揭秘一次烧微晶石
微晶石在2011-2014年火了三年,让某些釉料公司一夜成名赚的盆满钵满,也让不少跟进的釉料公司亏的一塌糊涂,2015年 微晶石温度降了不少,甚至在某些区域根本没有企业生产,可在2016年年底这段时间,市场又有些抬头, 微晶石复活了,改头换面,有的企业叫金刚晶,有的企业叫钛晶石,就差没人叫“钻石”了,做市场的人可谓极尽销售之能事,敢把母猪称大象的人大有人在,可这样做噱头的路还能走多远?回归产品本身,我们来探讨下这个曾经的“神话”是如何“演唱”的。
一次烧 微晶石是继二次烧微晶以后开发出来在市面上大行其道的产品,成本和产品内在性能有不少提升是其相比二次烧微晶的优势,我们先探讨下一次烧 微晶石生产的难点:
1、 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坯体和微晶干粒膨胀系数的匹配,一般一次烧微晶熔块的体膨胀系数在185-190左右,坯体一般调到20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不同地区的坯体由于原材料的不同,要求含铝量也不尽相同,如广东的坯体一般21%的含铝量就可以,而北方如山东河北河南的坯体一般得23%左右。如果配体和釉料膨胀系数不匹配,釉料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那么测试热稳定性能时极易产生网状裂纹,釉料甚至出现剥落。
2、 气泡
微晶石生产中,产生气泡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微晶熔块干粒本身堆积时的空隙没有填平;二是坯体排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熔块干粒熔融过程中没有及时排出,留在了玻璃层中。所以,在工艺设置时就要考虑到这两方面,通过透明釉解决空隙气泡,通过微晶熔块配方本身解决排气产生的气泡。
3、 发色
微晶石由于干粒层有1-3mm不等,由于配方体系本身和成本方面的原因,发色一般不会比全抛釉好,我们通过工艺可以弥补,印一网发色釉,最终可以不弱于全抛釉。但其立体感及镜面效果明显要好于全抛釉。
4、 产量
由于熔块干粒施釉过程中,工艺本身是干法施釉后以固定剂固定,然后进窑炉烧制,固定剂一般为纤维素类有机物,挥发温度较低,不可能特别牢固,排烟风机的抽力过大会抽走干粒,所以,在产量方面一般要比抛釉低20%-30%。
5、 优等率
影响 微晶石生产优等率的因素中最大的两项为气泡和杂质。 微晶石的生产工艺是干法施釉,所以带入杂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熔块本身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其熔块池窑及生产环境受限,一般或多或少会带入杂质。由于坯体排气时间与熔块软化点不匹配极易产生气泡,再者由于坯体制粉过程中带入的团聚料及杂质也容易产生气泡。
6、 反弹
正常0.1%以下吸水率的砖,抛光后反弹为向上翘,一般不超过0.5mm,如果吸水率不稳,或者瓷砖出窑后没有彻底冷却就抛光,一般反弹偏大,造成釉层承受拉应力,极易开裂,这是该产品控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任何一个相关的工艺参数不符均会出现问题,这一点也让某些企业吃过不少苦头,赔了不少款。
|